当前位置: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5年第26期 > 正文
编号:12584781
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与全胸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比较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9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26期
     1.2 研究方法

    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肺功能测定,对呼吸道痉挛患者适当给予解痉类药物,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的正规训练;均于双腔气管内插管联合全身麻醉,取侧卧位,并抬高患侧上肢后进行固定。

    研究组患者给予VAMT,具体方法如下:①患者于腋中线第7~8肋间,取长为1.5~2 cm小切口,插入Trocar对胸腔情况进行探查;②在胸腔镜引导下,在腋下第3~4肋间,取3~4 cm切口进胸,且切口方向与肋骨走向保持一致;③对肺部表面进行仔细检查,明确破裂肺大泡的位置,对于较小的肺大泡可直接缝扎切除,对于较大的肺大泡则先行切开,充分显露小支气管瘘口,在基底部行交叉褥式缝合打结,对于胸腔内粘连患者,可采用电灼切除粘连纤维索至肺复张满足为止;④采用干纱布对壁层胸膜进行摩擦,至胸膜稍有充血,行胸膜固定术,放置胸腔引流管,以备术后适当应用。

    对照组患者给予VATS,具体方法如下:患者于腋下4~5肋间取1.5~2 cm切口,确认肺大泡后,在内镜下直线切开缝合,切除肺大泡,其他操作与VAMT的方法相同。

    1.3 评价指标

    分别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,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、术中出血量、术后卧床时间、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971 字符